证明无人农场的种植模式并不比其它模式差。
径南茶田 培训课上,大家边学边练,相互交流探讨,现场气氛活跃。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径南镇人民政府负责人以及兴宁市茶叶协会、径南镇茶企(茶农)代表等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径南镇科技攻坚、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话题交流探讨
她认为养殖业需要从1.0的数字化养殖迈向4.0的无人智慧化养殖。从1.0的传统养猪,走向2.0的信息化养猪,再到3.0智能化,最终迎来4.0无人智慧养猪。肖德琴表示,这既是关键,也是难点痛点。通过智慧养殖技术实现智能感知、精准饲喂、智能管控,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收获更高效益的未来。2022年中国生猪的出栏量达69995万头,在世界范围名列前茅,而衡量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PSY却是远低于其他部分国家。
受制于猪场的具体工作条件,愿意工作的人少,有经验的更少。在我国现阶段的养猪产业中,机械化率已达73%,但自主化率却相对更低,且缺乏真正好用的调控方法和模型。为了解决高州香蕉种植园规模小、种植区域零散等问题,让香蕉种植户重获产业振兴的决心,产业园紧抓茂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的机遇,借助高州市曹江镇省级试点,整治农业用地,提升香蕉种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高州南蕉被中国农业博览会评为广东省推荐名优产品……走在种植园中,和农户们攀谈,高州香蕉的威水史每个人都能说上那么一段。但是,由于种植历史长,病害等因素影响,如今这些传统品种面临退化的问题。近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佳丽蕉,基于其高抗、生长周期短、香味浓郁等特点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卢楚强表示,公司将在发展香蕉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功能利用方面作出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高州香蕉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佳,多年来美誉加身,获奖无数。上世纪50年代,我们的香蕉就已经卖到前苏联、日本、香港等地,我们都没去过的地方,我们种的香蕉都去过。
有潜力 做优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香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香蕉作为重要的果粮兼用作物之一,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和大豆。高州香蕉产量大,深加工必然要跟上。目前,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工,香蕉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不日将投入使用。高州市香蕉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石生源公司董事长黄全是香蕉苗培育领域的老行家,他告诉记者,在扩繁车间等香蕉组培苗雏苗长出根系,生长到一定长度,就可以放到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荫棚进行炼苗。
另一方面,积极拓宽产业链条,开发香蕉粉、香蕉切片,香蕉醋饮料,香蕉果酒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香蕉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然而在香蕉深加工领域,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以初级、浅加工为主,香蕉产业潜力巨大,但如何高效开发利用仍存在诸多难题。茂名高州位于中国香蕉种植的桂南—桂西南—粤西优势区,高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高州市是广东省主要香蕉种植区,种植面积达24.61万亩,占全省香蕉种植面积14.74%,总产量达102.89万吨。阮传孟告诉记者,高州已经邀请佳丽蕉选育带头人、省果树所研究员许林兵前来考察,希望能将抗病性好、市场效益高的佳丽蕉引入高州。
除了在抗病性上做文章,高州香蕉产业也从特色蕉领域寻求突破。同时,突出特色挖潜增效,大力发展香蕉等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全省香蕉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升级示范区,做细做优农产品深加工,探索出符合全省地区的香蕉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升级的发展模式。
待项目投产后,将辐射带动18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为当地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0多个。农业要强,需要从农迈向产,用加工业作为引擎带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其中,广东是我国最大的香蕉主产区,2022年中国香蕉总产量为1177.68万吨,广东以488万吨产量居全国首位,可以说每10根中国香蕉就有4根来自广东。有数据显示,全球香蕉产量从2002年的7291 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12498万吨,增幅达71.41%。冻干水果片是目前颇受市场欢迎的休闲零食,除了果浆,我们将上线冻干水果片生产线,逐步开展香蕉片、香蕉蓉、香蕉月饼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届时香蕉鲜果需求将翻一番。有种 研发不死苗,产量提高40% 高州香蕉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植物组培技术对香蕉巴拿马病的克服。组培苗种到地里,打理非常方便,仅需一年就能采割香蕉,收益回报是相当可观的五年来累计投入26亿元,推进约40项水环境整治工程。
1号大棚是集科普、文化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精品馆。孔家九曲公园的蝶变是禅城区逐绿前行、发展特色都市农业的缩影。
粤北农村出身、现在与孩子孙子住在禅城的她,对这些活计并不陌生,如今住在高楼林立的居住区里,她笑称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一开始他们只能认得出茄子、番茄,还把水稻说成小麦,可以说是五谷不分,但现在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小农夫了。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习关于百香果的知识。除了智城学校,张槎中心小学也建成集生产、培训、观光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天台菜园。
2024年,我们将推动更多的‘天台菜园进入校园,为开展农业科普、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便利条件。我们全家一周的蔬菜都不用愁了。从公园中心的生产监督塔上眺望,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与高楼林立的都市风情相映成趣。孔家农业公园里开辟了一方田区域,认养者可以挑选一块专属于自己的小菜地,耕作在阡陌间,丰盈心中的田园。
三产融合 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都市农业 时下,都市农业成为佛山乡村振兴领域的热词之一。蔬出知识 屋顶农业进校园促进劳动教育 乡土情结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精神纽带。
自己种的蔬菜特别好吃,在学校里种菜特别好玩。(图源:禅城区档案馆) 逐绿而行 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或许是对孔家九曲公园的最佳写照。
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禅城区供销联社和番村村委会共同规划了600平米菜地,让居住在这栋楼房里的22户租户认养,认养者包括亲子家庭、退休老人等。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将都市农业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都市农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
收获季,学校统一安排采摘环节,让孩子们感受丰收的喜悦。除此以外,园内还设置了智能喷淋系统,并借助互联网信息科技等先进技术,安装超声波驱鸟系统、微型气象站等先进设备,打造智能化现代菜园。孔家九曲公园是禅城区季华乡见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张都市农业名片。农业公园建设如何为现代都市农业赋能? 在产业布局上,以农业+N高附加值产业寻求突破口,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农业+文旅研学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供应链农业+产业融合等附加值高、业态多样的产业不断成型,形成现代都市农业全产业链。
作为全区都市微农业首批试点项目之一,番村村的天台菜园自2022年推出后,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受访者供图) 收成之后的义卖活动受到老师家长的欢迎。
从种苗孵化驯化到工业化养殖,从文旅观光到科普研学,以做产区园区的思路打造公园,孔家九曲公园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都市休闲场所,而是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吸附力效应,源源不断地吸引集聚科研技术、金融资本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要素,打造集聚都市农业全产业链经济总部,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如今,利用天台、屋顶等闲置空间种植果蔬的智能微农业,也渐渐成为禅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在农业公园周边规划预留超过3000亩的配套建设用地,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观察记录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